拾得禪師《拾得詩》如何對付無明?一念不生的真正解釋|修為到最高境界向上一路
自從到此天台寺,
經年早已幾冬春。
山水不移人自老,
見卻多少後生人。
君不見,
三界之中紛擾擾,
祇為無明不了絕。
一念不生心澄然,
無來無去不生滅。
— 唐。拾得禪師 —
文字摘錄自《天雲老師佛學講座》
【自從到此天台寺,經年早已幾冬春】
拾得禪師是風乾比丘在路上撿來的孩子,所以叫做拾得,他到天台國清寺很多年了。
【山水不移人自老】
大家隨著歲月都老了。
【見卻多少後生人】
他本來是一個棄嬰,後來他可以看到多少後生的晚輩。
所以不要看不起棄嬰,因為他後來也會變老,他也會看多少後生人。
【君不見,三界之中紛擾擾,祇為無明不了絕,一念不生心澄然,無來無去不生滅】
這段話可以看到,拾得禪師已經到最高境界了,各位你一定要趕快脫離三界。
三界當中,紛紛擾擾沒完沒了,何處是我們的歸宿?一定要離開三界。
為什麼會紛紛擾擾?只為無明不了絕。
怎麼樣對付無明呢?
秘訣在這個一念不生,一念不生不是一個名詞,它是兩個名詞。
當然我們可以解釋成『一念都不生』,但這個解釋不是最好。
一念不生的解釋是:『一念』加『不生』這兩個字。
拾得大師把他人生修行的心得,寫在這個很簡單的一首詩。
如何對付無明不了絕?你怎麼樣對付無明?
答案:一念不生心澄然。
你必須在一念,念下去,不管是佛號或是禱告,這一念把它念到底叫一念,你自動不生一切的雜念。
不是一個念頭都沒有,那你怎麼念佛?
標準的解法是:你真的到這一念的時候,你沒有雜念,因為只剩這一念,這比「空」還要高級,因為佛性本來就是存在的,佛性不是沒有。
『一念』的後果就是『不生』,沒有雜念、沒有第二念、就那一念,這時心會很乾淨。
各位要記得,你念到只剩這一念的時候,你會touch到真如法界,這時候要停止念佛,以後你們再去體會,你要停止念佛、停止禱告喔,踏上真如法界,這裡頭無法形容,你到那時候自己知道:連我們這一念都是有為法。
各位要了解,要記得空是有為法,色是有為法,連一念也是有為法,可是一念是最接近佛性的那個狀態,所以當你一念專注到極致的時候,你會touch到你的真如法界,touch到你的佛性,你就勇敢的放下這一念。
這一念是有為法嘛!這一念已經送你回家了,放下這一念,上去,回到真如法界,向上一路就會練成了。
20211205天界之舟 天雲老師 佛學講座(實用生活禪)禪門公案



延伸閱讀
禪宗祖師爺的禪詩偈語
天界之舟金句
開悟智言
開悟音樂
2022年開悟智言桌曆